百代宗周


百代宗周

朋友们,今天我们不聊政治,聊一个有历史范、文艺范的话题,叫百代宗周。就是中国的历朝历代在文化上都是以有周一代的文明为师,都是在学习周文明,我觉得今天这个话题,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们会喜欢。

在一个月以前吧,我有一回和大家介绍过文昭这两个字的来历,它是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开篇,这句诗是这么说的,文王在上,於昭於天,文王的圣明在天上光明照耀四方,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上下一句各取一个字,叫做文昭,起这个笔名呢就是出于推崇有周一代,周朝在中华文明史上所起的创范垂统的作用,特别是追思古圣啊,就是周文王姬昌在中华文明中高山仰止的地位,表达对他的推崇。

其实我是想专门找个时间把中国的诗经它这个文本和旧约(犹太人)的圣经做一个对比,你会发现呢,就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周部族和古犹太民族,他们在技术历史上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都有类似的上帝信仰,这个上帝其实不是外来词汇,是基督教传到中国以后,参照了中国上古时期的上帝信仰,把god翻译成上帝,他其实还不是形式上的附会,确实呢,中国上古时期的上帝信仰和古希伯来的上帝信仰它本质上有相似性,他们所信仰的上帝都是无形象的,是宇宙唯一的创造和主宰之神–上帝的意志弥漫宇宙,无处不在。而周文王姬昌,他在希伯来,在犹太人的是圣经当中也有一个对应的人物,就是摩西。就是文王和摩西,这两个角色高度接近。在周人的历代祖先当中,文王的地位那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一个人能和上帝亲自对话,《诗经》里面有三十五篇和文王有关的,就有好几处“帝谓文王”,就是上帝直接告诉文王,这个事你该怎么办怎么办,还特别都是那些具体的事。比如说:《诗经.大雅.皇矣》篇里就说訽尔仇方,同尔弟兄 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这段诗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上帝,就是天帝,告诉文王:“你要与盟国咨询协商,联合你同性的兄弟之邦,准备好攻城用的绳索钩铙,和那些攻城车辆,去攻破那崇国的坚固城墙。”以尔钩援,钩援就是大家在电影里经常看到的,爬城用的那种钩子,就是一个铁爪子,下面连根绳子,钩子扔上去后就挂住城垛子了嘛,然后人抓住绳子往上爬。临冲,就是攻城车;墉,指城墙。这一段是说啥意思呢?就是上帝、天帝教文王:你该怎么攻城。这个历史故事呢就是文王伐崇这件事.封神演义里面有个北伯侯崇侯虎啊,他就是指这个崇国。文王伐崇,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所以大家看,这一句诗他其实就是讲上帝在教文王怎么攻城,按照诗经里面那个意思,就是攻城用的那个抓钩和攻城车都是上帝教文王,以文王之手发明出来的,所以你看,就上帝让文王去做了这么一件具体的事情,而且说得上是谆谆教导,耳提面命。

《诗经》其实也就是周人的口述历史,在周人的历代先王当中,只有文王有这么特殊的地位,这个角色呢就好比是犹太人历代先知里的摩西。你看在犹太圣经里面,上帝对摩西,那也是耳提面命啊,对吧。而且说的都是特别仔细的事,在西奈山上,上帝和摩西订立了十诫,把十诫的条文刻在两块石板上,装石板的那个柜子叫约柜,上帝就告诉摩西,说该怎么做,说的都是倍儿详细,你这个材料要用金合欢木的材料,长宽高各多少,还要怎么装饰,所以基本上就是手把手地教他做的,文王在周人历史中的地位、角色、作用、他和上帝之间的关系,这就和摩西在犹太圣经里面是高度详细的,而且两个人所处的时代也差不多。周人,从豳这个地方迁居到岐山脚下,也类似于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只不过情节上是有差异,就是周人的迁徙基本上从文王的祖父这一代最多延续到他父亲,就是一两代人之间就完成了,而以色列人出埃及那个时间历程要长很多,过程也要艰辛。但是你在读书的时候啊,做这种对比研究,就是思维开阔点,多一点联想,其实很有意思的。你就会觉得周人的历史和古代犹太人的历史就像是同一个剧本在两个地方上演,一个是主剧本,另外一个呢是备份的副本,具体情节上两个故事有出入,但是叙事的框架上是高度相似的。那上帝告诉文王去做这做那,在《诗经》里面这么说了,可是他是怎么告诉文王的呢?是龟策占卜吗?是托梦吗?还是像希伯来圣经里上帝对摩西那样,在风中,在火中,在一个意向当中传来一个声音。啊,那具体的就不知道了,因为《诗经》也没有交代细节。

我这集的标题啊,叫做百代宗周,其实就是字面上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中华文明,顺着这根藤往上摸,你能摸到的根就是在周朝,它的形成起源就是在周代,其后的文明形式都是从这条根上长出来的。也许有人说,不对啊,咱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嘛,周朝以前有商,商以前有夏,再往前还有五帝,再往前还有三皇。不错,啊,周文明也有他自己的源头,周人最初的祖先就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叫后稷,他是农业的发明者。但是呢,周以前的文明,你虽然知道它存在但是你具体不知道它啥样,跟咱们今天人的生活和观念发生有怎样的联系,具体是何种联系你也不清楚。但是从周朝开始,就是这一个朝代他所奠定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和今天就有直接的联系了。所以也可以说我们是已知的中华文明的传统,你能摸到的源头是在周朝,后面不管多少朝多少代,他对周文明所奠定的这个传统,有创新有继承,但是呢,他的根你都能在周朝明明白白地找到,所以叫做百代宗周。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咱们一个一个地来说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上三大体系,儒释道,对吧。释指的是佛教,佛教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算是一个外来的文化系统,原生的两大思想体系就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啊,我们说孔子是创始人,但是他老人家自己是不这么看的,孔子自称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嘛,就是我只是复述前人的观点,我可不是搞创作的。那请问孔子复述的是谁的观点呢?他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叫做克己复礼,孔子所说的,要恢复的那个礼,就是指周礼。他一生孜孜追求的就是恢复周礼,所以他老人家是把恢复周文明作为他心中的最高目标的。孔子还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是说有周一带总结了夏商两代的成果,文明上,显耀繁荣,我就认他,我就服他,这就叫做“郁郁乎文哉,我从周”,孔子他老人家是这么表态的。那道家创始人,啊,我们也叫做创始人,就是说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就是王室图书馆的馆长,也是周文明滋养出来的一代圣者。

咱们再说被称之为国学代表精粹的那些典籍,就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什么呢?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庸其实是礼记当中的两篇,礼记又是啥呢?他就是阐述’周礼’思想的著作,就是把这一套礼仪制度它反映出来的哲学思想给你论述一下。你看他又是从周文明来的吧!那论语孟子就不用说了,因为孔子和孟子本身就是以传承周文明这个道统自居的。

那再来看五经,五经之首是易经。请问易经是什么呢?易经就是周易嘛对不对,就是周朝的易经。文王演卦,把八卦变成六十四卦,然后是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又围绕着周易写了十篇课外导读,帮助大家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啊,这十篇就是《象》大传上下篇,《彖》大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说卦》、《序卦》、《文言》、《杂卦》一共十篇,被称之为“十翼”。就是说有了这十篇课外读物,你就能准确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够帮助你思想起飞,故称之为“十翼”,如鸟之有翼。周易之所以作为五经之首,是因为它奠定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啊,这个东西他了不得。周易讲的是:天尊地卑,卑高已陈 动静有常,刚柔有分。他是整个民族思想观念的基石,在此之后,一切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伦理的观念全都是从这个地基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他这个地位是重要的了不得,所以才被作为五经之首,昂,这是周易。五经里面另外还有四经,就是《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诗经呢,三百零五篇,是孔子所编辑的,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除了少数作品涉及商朝之外,其他的都是周朝的,所以他也是以周文明为主体的。大家比较熟悉的那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就是诗经$\cdot$国风的开篇之作嘛,是君子好($h \check{a}o$)逑啊,不是好($h \grave{a}o$)逑,逑——是匹配、伴侣的意思,就是说她是君子的好伴侣,那么这首诗里面的君子指的是谁呢?可不是哪个邻家男孩,这个君子就是周文王。这首诗讲的就是他如何求取他的夫人太姒的过程,孔子对这首诗的点评八个字,大家都知道,叫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八个字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文艺创作的最高指导原则。那说到这呢就多说一句哈,太姒,是周人历史上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位女性,她生养教育了十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武王,周公。作为一个女性,他相夫教子,这个夫是伟大的文王,她这个子当中又有后来的两个圣人,所以她一生中是一个圣人的妻子和两个圣人的母亲。作为一个传统女性,没有比这更高的荣耀了。《诗经$\cdot$大雅$\cdot$大名》篇里面有几段都说到太姒,说她和文王的婚姻叫做天作之合,今天天作之合是个形容词,其实在诗经里面很直接地就是指这是上帝给文王安排的妻子,说她是大邦有子,伣天之妹,也就是说她出身高贵是大邦之子,而且美貌如同天上下来的女子。文王为了娶她,特意造了一座浮桥,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浮桥的记载,就是为了娶她,因为当时迎亲队伍到了渭水之滨嘛,就是怎么过河去把这位女子接过来就犯了难了,你说划这么一艘小船把这么一位出身高贵,天女一般的女子给接过来,啧,用一条小船太寒碜了,太没有诚意,哎呀配不上她呀。所以文王就很犯愁,最后一咬牙,这么着吧,咱们造一座浮桥,把船连起来铺过江面,然后再在这些船上面铺上木板,我们的迎亲队伍要一个人不拉,仪仗辉煌地走过去,把她接过来。诗经称之为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啊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座浮桥就是这么来的,他是从一个爱情故事来的。说是爱情故事呢,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诗经里说文王与太姒的婚姻是天作之合、文定厥祥,是上帝给安排的,文王呢娶她其实也是完成任务,啊你要完成这个任务啊你打折扣还不行。那这个一说开来又是一大堆故事了啊,咱们以后有时间再说。今天的中国人啊尊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这个称呼怎么来的呢?文王的祖母叫太姜,文王的母亲叫太妊,文王的妻子叫太姒,都有一个字,所以中国人把自己的妻子叫太太,其实是劝勉自己的妻子以古人为师,勤修女德的意思,所以太太们请问你们明白了吗?啊~好,那就不发散了啊。这是说诗经,它是取材于有周一带的文化,那再说尚书。

尚书呢,他就是上古文献的汇编。经过秦始皇焚书啊,这个尚书的传承上有点乱,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之争,咱们这里就不去说它。相传,在先秦时期,尚书有一百篇左右,记载商朝君臣对话的商书四十篇,周朝君臣对话的周书四十篇,也就是说和周朝想接近年代的事呢,在这个尚书里面占一半以上的篇幅,他仍然是以周文明为主体的。礼记和春秋就不说了,他直接就是以周朝的思想为本位来编写的。

那上面所说是所谓国学的代表四书五经,其实他都是周文明的荟萃,说完了高大上的,咱们再说俗一点的啊。男婚女嫁嘛,这个人类才能繁衍,婚姻制度很重要。这个婚嫁制度呢,传说是上古时期伏羲发明的,这个概念呢大家是有,不过你说上古时期的婚礼咋办呢,你说要不要送彩礼啊,这个彩礼怎么个送法,是送腊肉,送火腿还是送鸵鸟蛋呢,以及这个女方是不是也要准备嫁妆呢?一说到具体的呢,大家就不知道了,你只是有一个很粗略的概念,知道从上古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个婚嫁仪式,得有这么一个过场,一男一女才能进一个屋里住,这个社会才认可你。可是今天的婚嫁制度有另一个说法,大家都知道啊,叫“周公之礼”是不是。你看这就是和周朝直接联系上了,你一谈今天的婚姻,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他都知道,这叫“周公之礼”,所谓周公之礼就是婚礼有七个主要的环节,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被称之为“婚义七礼”。婚礼成为中国人几千两年来所遵守的有严格程序的这个礼仪,就是从周朝开始的,它的指定者就是武王的弟弟、文王的儿子周公。这个七礼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敦伦’其实就是进洞房做那个事,礼仪上面就是前面六个环节。我为什么说咱们现在的这个传统文化你摸源头,顺藤往上摸,你的根儿在周朝,就是这个意思。周朝以前,你虽然知道有婚嫁制度,但是具体是什么样儿你不知道,从周朝开始定下来的婚礼就称为民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还在遵守,你就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儿了。当然随着历史的演进呢,这个具体婚礼的内容形式都有变化,但是你比较明确地知道这个传统开头是什么样,当你想恢复传统的时候,你知道往哪儿摸,往哪儿返对吧。

我们再这回头来说周易。可能有别的朋友看到有书上写啊,说周朝以前已有占卜的书啊,周易并不是第一本易经啊。要知道夏朝有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其实也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意思,就是你只是有个概念,你知道周朝以前有占卜的书,有那么个东西,但具体啥样你是不知道的,和今天的你的观念、和你的文化有什么联系,具体的你也不知道。只是看到有记载说,夏朝的那个易经是以艮卦居首,艮卦象征高山,山脉连绵不绝,所以叫连山易;商朝的那个易经呢以坤卦居首,坤象征大地,胸怀广博,生养万物,同时也归藏万物——到了冬天以后万物凋零,就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嘛,所以叫做归藏易。而周朝的易经呢是以乾卦居首,乾象征天。所以大家最多也就是这种概念上的认识,那你具体地说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它的卦象是什么样呢?所谓卦象就是大家都知道在周易里面64卦嘛,每一卦由六条实线和虚线组成,那你说夏朝的这个连山易它的卦象是四条线段呢还是八条线段呢,额,就不知道了。以及,在周朝以前,他们怎么用这个卦象来占卜呢,操作程序是什么样的呢?你也不知道,最多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存在而已,叫连山易、归藏易。但是你今天讲易经,很具体,就是指周易,你很具体的知道易经该是什么样的,那也就是周易。

最后呢来说下文字,我这个观点可能和许多学者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在中国,成熟的文字就是出现在周朝,也许有人说,啊这又不对啊,商朝还有甲骨文呢,也有学者分析从造字法上来讲,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后来汉字所遵循的那些造字规则了,啊~不错,但我的意思是说,文字之所以称为文字在于它具有社会功能,他得用于人群的日常交流,发挥这个作用。你说我造一套符号出来但是我藏起来,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懂,或者说是口传心授,只有我自己的儿子、徒弟能懂,他不在社会上流通,他不发挥这个公众媒介的作用,那么我就把他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区别开来,其实甲骨文就是这种状况。大家知道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啊,是没有人知道甲骨文存在的,就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学者叫王懿荣,他在买中药材的时候呢,有一味中药材叫做龙骨,他发现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符号,一批龙骨上面呢都有这个东西,一问是从河南安阳来的,去那儿发掘,发现了有很多带有这种符号的龟甲兽骨,所以呢他才醒悟——这是一种文字,开始有研究,也有很多学者呢由于他这个发现也加入了研究。在此之前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没有人知道这个文字的存在。

孔子,啊大家知道,春秋时期他是以博学而著称,当年吴国攻打越国,摧毁了会稽城,挖出了几根巨人的骨骼,大家就觉得很神奇,去问孔子这是什么啊?孔子说:嗯,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灭掉了一个叫防风氏的巨人部落,可能就是他们那一族的人留下来的遗骨。这个防风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巨人部族吧,就是在很多人类民族的古代时期都存在这样的传说,就是人类的英雄消灭了巨人部落这样的故事,中国历史上也有,就叫大禹屠防风氏。所以你看这孔子的只是多牛啊,他连古代巨人的事都知道,可是,孔子从阿里没有说过和甲骨文有关的事。也许你会说,没准孔子是提到过呢,但是他的学生在记录的时候遗漏了,没有留传下来,确实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我有另一个根据,就是在汉代除了儒家经书之外还有大量的纬书。纬就是经纬的纬,不是那个真伪的伪啊。所谓纬书就是孔子平时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在经书里面没有记载孔子谈那些光怪陆离的事情,那么经书不说的这些事情,那纬书就说孔子其实私下是讲了很多很神奇,充满着奇幻色彩的事情,所以就记载下来,所以纬书就记载着这样的内容。可是在纬书里面也没有出现任何与甲骨文有关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我的猜测很简单,就是因为孔子自己也没有见过嘛,他就没有见过甲骨文,甲骨文这个东西在周朝以后就没有再进入历史了。那么现在解读出来的甲骨文残片大部分是卜辞,和占卜有关的,也有一些说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活动。商代,祭祀,同样也是史官,所谓巫史同源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在龟甲兽骨上刻上符号,占卜活动完了以后呢,就把这些东西藏起来,或者埋起来,是不示人的。所以我的观点,所谓的甲骨文其实就是祭祀与神灵沟通的一种符号,类似于后来人所理解的符咒。现在的密宗修炼,不是要持咒嘛对不对,他要念特殊的咒语,才能得到本宗的加持,才能和那边连上,而这个咒语是秘密的,是不能外传的,甲骨文我觉得就类似于这种功能。他是限于祭司、占卜者使用的一种人神交流的符号,他不是任何人交流用的,没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文字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我之所以这么说呢,还有一个旁证,就是商朝后期的青铜冶炼技术其实相当成熟了,但是商朝人基本上不在青铜器上刻铭文。商朝后期有很少量的青铜器铭文,但就是寥寥几个字,而且难以辨识,所以今天的人就推测,那可能是铸造者自己的名字,或者他祖先的名字。最多的商朝青铜器铭文不超过四十个字,可是到了西周初年,青铜器上的铭文一下就多起来了。已经出土的青铜器上最多的铭文,一件上就有一千二百多字,他就能很详细地说一件事情了,他这个表达能力就很丰富了,就像一篇叙述文、议论文一样。你看现在的高中学生写作业,一篇文章也就一千来字,那个时候最多的一件青铜器上就有一千二百多个铭文了。青铜器上刻的字它是用于日常的礼仪生活的,就是给所有人看的,那它就是明白无误,是大范围的人群交流的符号,而在商朝是没有的。所以我推测甲骨文主要是与占卜活动有关,类似于一种特殊的符咒,而真正有社会交流功能的文字应该是起源于周朝。

总之啊,今天这个话题要撒开了说就太多了,以后找机会再聊。最后总计一下,啥叫文明。其实文明这个词啊,他也是出自于周代,《易经$\cdot$文言》篇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日月星辰,是为“天文” 山川河流,是为“地文” 礼乐诗书,是为“人文” 通过对这些事物的对照,理性的分析,你明白了自然的规律,人生的哲理,以文明之,故曰“文明”;通过对天地万物的对照,总结出的规律教化苍生,让每个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升华生命的品质,以文化之,是为“文化”。啊,所以文明、文化这两个观念也是出自于周代,所以讲百代宗周嘛。那今天这个话题就聊到这,我们以后找机会可以深入再聊,今天讲的很多话题都是我凭记忆讲的,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准确,所以,有错误之处呢,也请大家包涵,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我们下个星期一再见!到了下个星期一恐怕又要回到政治话题了,谢谢大家!


文章作者: rainbow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rainbow !
评论